第(3/3)页 最后,偿还信用太低了,周赧王、刘宋等案例均出现违约,损害朝廷的信用。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诚信,更何况是朝廷,信用丢失了那就等于丧失了民心。 上面所列举的案例总结出来就是危机驱动的临时筹资,而非系统性财政策略,具有低信用、强压迫性的特点。 朕总结的这些,诸位认可吗?” 众人连连点头,皇帝总结的非常到位。 随即众人又好奇了起来,既然皇帝知晓这些借款的问题所在,那么皇帝还未解释完的国债估计是可行的,那么怎么与国家绑定呢? “而朕所说的国债是将这两点排除在外的,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,可持续性、百姓自由购买的方式。 如果说国家信用很好,诸位想想,他们为什么要购买?” “大明的未来,大明发展的越好,他们在海外的安全就能赚到更多的银子。” “可靠的保证,大明强大,他们在海外的安全就能得到保证。” “有利可图,诸如商鞅变法时从百姓借粮,到期后一石还一石半。” …… “很好!” 崇祯点了点头:“因为看中了大明的潜力以及可带来的利益,这个利益有很多,诸如税率、利息、优惠等等,只要没有涉及底线和国家安全,都可以给。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国家的信用,唯有国家的信用足够,朕刚刚所说的国债才是有可能实行的,诸位觉得现在的大明的信用够不够?” 众人沉默了,眼中精光闪烁着,似乎是在衡量着。 第(3/3)页